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大宋财经周刊 > 第171章 大宋效率部

第171章 大宋效率部

老虎不会因为一只狐狸的挑衅而愤怒,除非这只虎老了。

韩琦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呼吸,闭眼调整了很久,才终于把暴怒的情绪消解掉。只差一点,他就要狂化了。

老爹韩国华找高人给他批过命,“虽无九五之尊,却有“千年柱石”之誉”,说他这辈子必定位极人臣,极尽荣宠。

他做到了,从三十岁中进士以来,步步生莲,无一日不顺意。

然而,批语还有下半句,说他“有龙缺角,非人臣之形”。如果非要把势头用尽,必然侵夺人主之威,有家族衰亡之难。后来高人摆阵做法,将龙气外泄,用以延绵子孙。

结果就是,除了韩忠彦,其他几个孩子全都早夭。

若不是英宗故去,他听高人安排请命北狩,化去自己身上的龙气,现在两个小儿或许也不会有。

人生六十,他很在乎香火,韩忠彦就是他的命根子。

该死的富弼,该死的李长安,他们居然敢拿自己唯一的儿子来做威胁手段。

有那么一刻,他甚至想直接击杀了这对爷孙,然后驱散老臣,自己集东西两府之权于一身,摄政大宋。

好在他还没有彻底疯狂,几个呼吸之后,把那个疯狂的想法压制了下去。

不就是斗法么,那就陪你们玩一玩。

近午时,韩忠彦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韩府。

见到老父亲,他把自己如何被人做局,最后又如何被曹佾的孙子解救,大致的说了一遍。

韩琦冷笑一阵,这些世家真是越活越回旋了,居然主动出来给人当刀。

李长安见到富弼,学着宋丹丹,比了个“战斗鸡”的手势。

“富公,瞧着吧,这回老小子肯定要发疯啦!”

富弼轻轻的摇了摇头,脸上淡淡的笑着。

他跟韩琦认识三十多年,可能比韩琦还了解韩琦,这点事儿连个风浪都算不上。“跟老虎打架,不要掉以轻心。

“现在该担心的不是我,是买了国债的所有人,看样子要杀的血雨腥风啊。”

李长安自称也是不得已,国债锚定的是禁军裁退安置,现在韩琦上台,居然要暂停裁军。

两千万的总量,三年六成的利息,这就是一千二百万贯的巨额财富。

如果真的不裁了,他可没地方给债主们找这么一大笔利息钱回来。所以,他只能去拱火,让双方一起掀桌子。

等着双方打累了,他再去提供媾和条约。

眼下么,他有很重要的事情,帮皇帝出主意。

官家从两宫和东西府的手里抠下来一点小小的权力,就是执掌除皇陵以外的一切皇家产业。重要项目包括京畿的几处园林和庄园、两个猎场、一个窑厂、一个织造监。

说大不大,权力还不如开封府的一个签判。但说小绝对不小,这些产业真拿出来,在大宋也排得上数。

重要的是锻炼,官家要冲到一线去治理项目,积累治政经验。

富弼这个太师自己不动脑,把出题的机会让给了孙婿李长安,实现一题两考。

治理项目,无非“人”、“财”、“方向”三件事儿。官家初出茅庐,搞业务战略肯定不行,只能从其他两个方向着手。

李长安本科是世界史,硕士方向是政治经济史,对经济管理和政治治理完全属于叶公好龙的水平。

好在现代教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视野广阔,虽然没干过,但也不等于完全抓瞎。

搞项目,那不也是做课题么。

第一阶段数据收集,第二阶段整理分析,第三阶段进行问题拆解,第四阶段进行策略落地,最后等反馈做调整。

重要的是选定切入方向,正所谓先画靶子才好射箭。

皇家产业最突出的毛病是什么,显而易见就是效率问题。人浮于事,机构臃肿,成本大于收益。

官家不缺人才,也不缺保证权力落地的暴力,这活好设计。

想起来马亲王一个团队审计一国的壮举,李长安准备东施效颦,让苏辙去客串一回狄仁杰。

于是,他写了封札子,描绘了一下“效率部”的美好前景。

用一群聪明人(天一阁学士)来从第一性原理入手,重新审视项目的一切组织和设计逻辑。

不用亲自下去改,只要项目直接负责人无法完成质询,那就换人。

反正官家不缺人,想给老赵家扛活的人多了去了。

富弼对此表示审慎乐观,一群小年轻想查一帮老油条的帐,且等着吧,估计三十天下来,连琼林苑有多少牲口都不知道。

不过李长安却胸有成竹,他已经见到了宋人在问题攻坚上的战斗力。

就一个滑轮,现在已经被沉括玩出了花,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开发小组,只用来研究和推广轴承的应用。

天一阁的那群变态天才,如今有了交流的机会,又有了下手的目标,要是还能被一帮庸人给糊弄了,那才是活该。

富弼把札子递上去,赵顼看了一遍就猜出来,这肯定是李长安的手笔。

富弼很保守,绝不会出这种奇怪的建议。

“长安,这第一性原理为何,再解释解释,为何如此重要?”

财经周刊编辑部,钱韦明听完主意,始终没理解到李长安的用意。不出屋,不去田间地头,就能搞明白下面的猫腻?

如果不解释清楚,别说编辑们,就是他这个总编也没法写文章。

李长安打了几次腹稿,终于找到了自认为能让宋人也明白的定义:“事物的第一性原理,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小的,最底层的,几乎不可被推翻的前提和运行规律。如果一个人足够聪明,他无需事实验证,只需要通过推理,就能找出来这件事最后发展的方向跟结果,自然也就能最大程度的把握这件事情的真相。”

他举了个例子,比如财经周刊这件事,底层原理就是信息。

想要做好这件事,就需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,所有的工作跟业务展开,都是为了向客户提供高价值的商业信息。

具体形式可以是分析文章,也可以是人物专访,还可以是信息布告。

但本质就是信息,一旦脱离了这个第一性原理,去强调教育意义,宣导作用,便是偏离了主题。

其他事情也是一样,琼林苑的园林也有第一性原理,那就是珍稀动物的展示。

一切与此无关,或者干系甚远的事项,那就都是不重要的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