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大宋财经周刊 > 第152章 韩琦:我的兵呢?

第152章 韩琦:我的兵呢?

旧营当中,人心惶惶。

被拐带回来的两千老弱没了人管,一个个自行其是,干什么的都有。

混乱之中,老武头牵了马,跟丁虞候两人一起出了营门,就要往河北行走

去河北肯定要过河,他们如今就在黄河边不远。

三人各领两匹好马,又从营中捞了些吃食,身上还挎着良弓宝刀,这下算是发财了。

听说河北都是军州,那边不怎么上税,食盐又便宜,最好过活。

象他们三个这样的毕竟不多,这批老卒以京畿人为主,很多人就等着回家的最后一步了。

不管朝廷能不能给饷银,只要是以后免役,即便在汴京要饭,也比死在外面强。

失去管束,大伙彻底放了羊。

有搓绳修补草鞋的,有缝补衣服的,也有躺在阴凉地里吹牛的。

他们所在的营地跟大营隔开,正朝着东方。

远远地,就见一辆马车发了疯一样的赶回来,好象是一清早去买菜的火头兵。

“起来,起来,快警戒起来,看事儿不好!“

大家都是老油子,一看营里的火头军这么着急,肯定是有坏事发生了。拿起武器,别是有来要帐的,咱们白拿了人东西。

马车在营门都没停,直接冲进了门前的校场。

“伙计们,老鬼们!朝廷发饷啦,快去东城,朝廷发饷啦!”伙夫站在车上大喊,兴奋异常,跟娶了媳妇似的。

“发饷,发什么饷?“

“你这蠢物,当然是朝廷欠咱们的饷。发了,都发了,只要登记了姓名,当场就发!”

轰吼吼吼冲啊

人们也不管手头在做什么,扔下就跑。

好几年没见着饷钱了,不管真假,一定要去看看再说。

不长功夫,两千人全都跑了出去,大营一空。

南城门外,万柳堤旁。

李长安一气摆了几百个牙人摊位,专门接待退役安置咨询。

“哪儿的?保安的啊,没事儿,一样可以办理。年限不够?那你怕啥,是我给你钱,又不是管你要钱!“

来自西北的小伙子们面对诱惑无比纠结,他们是听从韩相公的命令来京城请饷的。

现在要是答应了这帮牙人,自己岂不是不尊军令,将来要被抓了杀头。

可人家拿着枢密院的旨意呢,好象也是正经命令,而且还更高一级,先拿了自己的军饷算不算犯错?

“对,裁退后立即安置工作!管吃管住,一个月三贯钱,按时发放,这是官家专为你等设的优待。“

牙人的诱惑就象挂了煮牛肉的钩子,在他们的心里晃呀晃。

保安军什么待遇,一年刮两次风,一次刮半年。要自己种麦子,自己修城墙,一年到头发不了两贯钱。

吃的穿的用的,感觉象个乞丐,甚至还比不上汴京的乞丐。

听韩相公的么?

反正这么多人,多自己一个不多,少自己一个不少,大伙又不是真的要攻城胆子大的,顾虑少的,跟牙人谈完之后,悄咪咪的拿了条子往东城郭走。

去瞧瞧,看看牙人们说的是不是真的。

要是真造一个什么城,那揽活的机会可就多了。一两年下来,说不定自己可以攒二十贯钱,到时候回家就能修窑洞了。

一万人挤在狭小的一块空地上,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结构。

指挥使又找不到人了,下面的副指挥,都指挥,虞候们开始各行其是,只管带好自己的心腹。

反正就是游街玩嘛,吓唬吓唬城里的大头巾,让他们赶快还钱。

城门都关了,大伙也干不了出格的事儿,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吧。

没人知道宰相们关着门商量了什么,至少眼下还不知道。

一千多高品级官员终于得到了皇帝的接见,然后官家简短的讲了几句话,就宣布了重大的人事调整。

韩琦韩侍中,将回到中枢担任西府的领导工作。

以整饬军武,调整军备,收服西夏为目标,推进五年收复西北的国家战略。

同时,王安石、陈升之、李遑等人,将调任西府,共同组成领导小组,组织实施西部计划。

富弼仍担任东府首脑,但主要责任改为辅佐天子学习政务,并在太阁机构中,施行对东府的监督工作。

官家再将天一阁拔高一级,以后天一阁将成为赵顼的秘书机构,如同过往各位皇帝所办的“殿学士”一样。

从今天以后,大宋朝廷进行转向,开始以攻略平灭西夏为短期目标。

韩琦,封魏国公,称执政。

京师警讯解除,由枢密院会同兵部、三司,一起商议解决士兵欠饷问题。

大会开完,各方继续开小会儿。

首先,太皇太后曹氏对韩琦表达了强烈的不满。这不趁机会把富弼、文彦博、欧阳修都撑走,等着人家反杀么?

现在禁军三衙在手,说什么是什么,等人家反过来味儿可就没这好机会了。

韩琦也只能解释,朝廷才是困住这几个人的地方,要是真把他们放到地方,

难保他们不会喊出“清君侧”来。

眼下,应该赶紧收回苏轼的调查权,封案结案。

再然后,把度支司的两千万国债拿过来,西北确实在闹饷,闹得已经快哗变了。

曹氏不开心,高氏也不开心。

现在垂帘听政还有意思么,皇帝都放下决策权了,要进行为期三年的小班课进修,难不成自己也去报班学习?

瞎闹腾,白跟着提心吊胆了一回。

富弼那边也不消停,他被苏轼堵住,怼着脸指着鼻子问为什么要绥靖韩琦,

非要把江山交给一个贪鄙自大的人手里。

他能怎么办,赵顼给他写字条,三衙一共十一位将军,个个都跟后宫交了投名状。

不答应韩琦的条件,下一步就是真正的兵谏,弄不好不单血流成河,连官家都保不住性命。

可他却什么都不能说,只能任凭苏轼指着鼻子嘲讽。

等韩琦从宫中出来,已经是下午了。

韩忠彦一直在外面候着,身后跟了五百精兵,看见老爹出来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“爹,成了?”

韩琦点着头,在儿子的搀扶下登上马车,准备回到他的国公府。

“让他们归营,马上就会有劳军的,每人先发一贯赏钱!“

韩忠彦安排下去,然后前头领着一百最高大的骑兵开路,甚是壮观,惹得老百姓纷纷出门观看。

哇,韩相公回来啦,好威风啊!

不知道是不是又一个旬相公,他家的公子衙内,不会也是个坑货吧。

他们慢吞吞的,故意彰显威仪,花了半个时辰才回到韩家老宅。

刚到韩府不久,忽然城外来人禀报,韩相公带回来的一万多西军精锐丢了。

真丢了,就剩下还在南门外看戏的一帮军官,小兵都没了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