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大宋财经周刊 > 第150章 天命之问

第150章 天命之问

“大可放心,我已征发千上墙,南门稳如泰!”

那其它门呢?

没人问,苏轼也没说。

“讨饷么,之前早有安排,度支使和安置使已经前去安抚,应无大碍。我来就是想问问,韩州判怎么带的兵?“

你们不装糊涂么,我苏轼也会,既然你们不直说兵谏,那我就真当是讨饷的裁退老卒了。

苏轼三十二岁,正是由稚嫩踏入成熟的阶段。

个子高,人也长得帅,一身官袍穿在他身上,平添三分英气。

在一众老人里,显得象枯林中独树一帜的青松绿柏。

韩琦冷哼一声,左右看了看,他这边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要人数有人数,要质量有质量,简直胜券在握。

城外乱兵不过是他的障眼法,实际上他的杀手锏是禁军三衙,曹佾就是禁军的定海神针。

“士兵出征短则三年,长则十数年,有些思乡心切,脱离了管束想来看看守卫了多年的京师,也是情有可原。苏学,你说呢?”

“刚才州判说五年平西夏,打算再耗费多少军资,再死多少兵将?”

韩琦盯着他手里的信札,不由得迟疑起来。

不会是这小子已经查到了什么吧,要是那样,可就得真的兵谏了。

“军机之事,你历练尚浅,等真做了枢密使再来问我!”

打仗么,算什么帐,反正花起来永远是不够用的。到时候就可以把军马、粮草、人口,通通抹平帐目。

小小的苏轼,一个蜀地来的土包子,懂什么叫做豪强世家么。

“哦,那我要是代老师问呢,或者代开封府两百万军民问呢?”

韩琦黑了脸,这苏轼太不给他面子了。你一个刚刚崛起的后进,居然敢跟十年枢相的老夫这么说话,还一□一个州判,老夫是同平章事、永兴军节度使,兼判永兴军。

不当人子的东西,光揪着一个最低的官职称呼。

欧阳修闻言,向前挪了半步,表示对自己衣钵传人的支持。

见韩琦不回话,苏轼接着逼问。

“河北两路八百万贯,河东路一千二百万贯,秦凤路九百万贯,永兴军路一千五百万贯,够不够?”

四千四百万,还剩五百万给大家发工资,其馀的全给你们好不好?

韩琦被憋的难受,他当然是想要更多,要不也不会跟新党勾连,支持新法改制。

现在的情况就是借钱打仗,实际上比这个数字还要多。算起来,已经相当于天下赋税的九成了。

即便是穷兵黩武的秦始皇也没这么个玩法,满天下也就刘彻那么一个疯子。

况且,五年平西夏,真平了怎么办,难道去打契丹、打吐蕃?

大家是为了发财,可不是为了拼命!

“两亿两千万贯,钱粮有了,韩州判打算再死多少人?五十万,八十万,还是两百万?

“可能州判久在边郡,不知汴京新学。如今御史台办了一处邸报,叫做财经周刊的,上面一篇文章说,承平之时,天下二十年人口孳息一倍。又说,东南富而西北穷困,若不抽东南之税,耗损北方之人口,则必然重现中唐河北旧事。

天道嘛,就是要平衡,让天下的财富平衡,也要让人口平衡。

如今南七北三,要消耗掉天下四成的财富,以及北方多馀的人口,这场仗打的值,满朝公卿得谢谢你韩州判啊。”

韩琦不屑的冷笑,只是回了句,“稚口小儿,血口喷人!”

苏轼又把手里的信扬了扬,“官家让我查马政案,我查了,触目惊心啊,韩州判想不想听听?”

“苏子瞻不得无礼!”陈升之站了出来。

“好!趁着诸位宰辅都在,本官就给大家汇报一下。

“马政自陈尧叟以来,共折损十一亿一千三百万贯,其中,八百万亩养马田如今还剩七十万亩;群牧监四监两院,一共还剩下马匹六千馀头;每年榷马费用一千四百万贯;另外帐上的马户从三万七千人,变成了五千二百人。

,5

陈尧叟,六七十年前的人物了,提他做什么?

然而,韩琦不安了起来。

陈尧叟不要紧,陈家现在也已经没落了,更重要的是向家,陈尧叟的上线向敏中。

向家下面还有白家,有朝中诸多勋贵,也有相州韩家。

众都被这个数字给震惊了,十一亿?

国朝税赋现在还不到五千万贯,相当于二十二年的大宋财政总收?

钱去哪了,都肥了谁,这样的大蠹虫,咱们怎么没看见。

“不只是马匹,还有食盐,还有茶叶,还有军粮和北货。这案子真难查啊,堆积在架格库的帐册有整整两屋子,统共五六千万言,全读一遍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。可是皇天不负苦心人,我借用开封两百个帐房,居然把帐册给梳理清楚了。”

苏轼一边说,一边踱着步子从前到后走着,把变法派每个人的表情都观察了一遍。

忽然,他气质一变,变得象一个激愤的太学生。

他走向赵顼,双手捧起书札。

“官家,臣有问,世人皆传大宋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,刑不上大夫,可有此事?”

“你混帐无礼!”曹氏厉声斥责,掀开帘子,直接站了出来。

“銮仪卫何在,将这胆桲逆之,拖出殿外打入牢!”

哗啦,銮仪卫齐声动作,四个人离开原位,前来擒拿苏轼。

几个金盘银碟被从御案上抛落下来,果子撒了一地,盘子打着圈滚了好远。

銮仪卫停下了动作,他们的皇帝,銮仪卫唯一效忠的天子发怒了。

“朕让你们动了么?

赵顼咬着牙,手里抓着桌子,随时有想掀翻了的冲动。

苏辙向赵顼行了礼,小步过来,从苏轼手中接过书信。先展开检查了一番,看看有没有藏匿什么东西,然后递给赵顼。

这是封非常奇特的信,上面不是自上而下书写的文本,而是折了四次的一张大纸。

打开之后,上面画了几十个名字,还有连着的不同的线。

一共分为三层,最下面的是执行层,谁做了什么事儿,现在担任什么职位;中间层是关系层,谁掌管什么资源,如何进行串联和利用权力打朝廷的马虎眼;最上层,现在空了好几个位置,写了向敏中、韩琦、曹佾几个名字。

十一亿贯,就是通过这样一张网络,在六十年的时间里,慢慢的分润了下去。

赵顼的腮帮子一鼓一鼓,传出来嘎嘣嘎嘣的声音。

“臣想说,要是刑不上大夫,这案子查不了,整个朝廷上上下下都烂透了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