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大宋财经周刊 > 第137章 谣言起

第137章 谣言起

九月,秋税征纳。

忽然,一条谣言开始在京中流传。

朝廷没钱了,要加税!

一日之间,风声鹤唳。街头巷尾,到处都是评击朝廷公卿的声音。

富弼不得不紧急发表公告:没有的事儿,不加,保证今年不加!

谣言还没止住,更糟心的事儿来了,京中各衙门的基层官员开始“浮浪”差事,简称摸鱼。

已经连续欠发薪水三年,今年更是拖了六个月,日子过不下去了。

本以为朝廷会加税,把他们的欠薪给补上。听富相公这意思,朝廷的计划里并没有他们,于是大伙开始软性罢工。

千里做官只为财,你不发工资,那就别怪我不干活。

很快,朝廷陷入了瘫痪。

大宋汴京三万多京官,两万中基层官员,他们一旦不干活,所有的衙门都停转了。

富弼紧急召开会议,户部、吏部、三司,赶紧过来算帐,看看欠了多少钱。

这一算不要紧,让富弼这历经三朝的老臣都吓了一跳。

过去三年欠发的,今年半年拖欠的,加一块居然有一千六百万贯之多。

一个中县的赋税也就二十多万,去了军州和边地,真正往中央交税的也就五百多个。

居然欠掉了八十多个中县税赋。

算一算今年应收,由于西北干旱、南方大水,熙宁二年的岁入可能会稍稍降低一点,少于四千九百万贯。

太宗改革,上供一留州一送使三者比例为六二二。

也就是说,即便以最上限计算,今年朝廷到手的赋税也就三千万贯。

去了还欠债利息的,去掉在京禁军的军饷,去掉“左库”“封桩”,政事堂能支用的估计还不到两千万贯。

首相的算盘扒拉来扒拉去,这欠薪他还真不敢发。

发下去,明年怎么办?

给辽国的岁币,给各国藩使的封贡,老佛爷曹氏正在修的园子,宗室和贵戚的俸禄。

可中基层官员们的难处也是真的,居开封,大不易,物价腾贵,租一间小院一年都要十五贯。

况且,没了他们,号称人类精华的进士士大夫,只能对着政务干瞪眼。

领导型没了事务型的支持,纯属抓瞎。

老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只能号召各位中枢大佬共体时艰,宣布在欠薪结清之前,不再领取俸禄。

对于底下的官员,老头的说辞是这样的:

“不是不发,是缓发,慢发、有秩序地发。让有需要的人先发,让富裕的人后发。

这下可捅了马蜂窝,本来大伙只是摸鱼,这下直接改静态上班了。

每天一到衙,泡上一壶茶,连话都不说一句,就开始原地打坐参禅。说这是节省能量,可以少吃饭。

富弼只好亲自下到各个衙门恳谈,了解大家的生活难处,并愿意给予除了金钱之外的其他任何方面的精神帮助。

你们看,本太师也停薪了。

不止我,朝廷五品以上,除了武将和宗室,所有人的俸禄薪水全停,大家都在一条船上。

相忍为国嘛,大家忍一忍,老夫正在研究,明年悄悄的加税,争取春税之后把欠的给大家补上。

加税?

那为什么秋税不加,等到这时候了,我们欠了一屁股债了,才出来想着加税c

早干什么去了,除非借给我钱过日子,否则俺们就耗下去。

富弼也没辄了,总不能自己掏钱给大伙发工资吧,他去了给孙女的嫁妆,也没剩几个养老钱。

大伙质问富弼,为什么开封府有钱发工资。

人家不光几百位官员有,连每一个属吏都有,甚至白役都有奖金拿。

都是一样的官府,凭什么人家吃肉,我们白水都喝不上。是上官无能,还是钱都被花在了别的地方?

富弼跟大家解释,开封府不一样,人家是地方州府,不是朝廷衙门。

开封府也没钱,要不是把东郭外的地卖给了李长安,他们现在也喝西北风呢。

再说,他们才多大点个衙门,全加一块不到三千人,薪水也低,日子好打发。咱们不行啊,一个个都是高薪,关键朝廷没什么可卖的,变不出钱来。

有人就问了,传说你要收李长安做孙女婿,他不是帮着朝廷发了两千万贯的国债么,钱呢?

富弼只好再解释,结亲归结亲,做官归做官,我富弼一向分得很开。

国债由三司发行,这事儿归吕惠卿管。这小子功夫不到家,不是没卖出去么,最后没招才打包卖给了李长安。

人家李长安也是有条件的,这是笔专项债,只用来支付裁退禁军的欠薪和安置费。

所以别看两千万的数量很多,跟朝廷要裁的五十万大兵一比,那根本是杯水车薪。

五十万大兵一年不动枪刀,光养着就要两千五百万贯。

开赴前线要有开拔费,有阵赏,有抚恤,有兵器铠甲各种消耗,伙食开销也要上涨。总体来说,在西北的五十万,比在京畿的五十万,每年还要多增加五百万的预算。

裁了兵,大家就有饭吃,有赏赐拿。

所以,你们要相忍为国!

很可惜,大家都是学一个师父的,你读孔夫子,我读的也不是关老二。

五代十国两百年,大家已经明白了一个真理。

你要是能吃苦,那就会一直吃苦。

谁最容易承担代价,那代价就一定会落到他头上。

别跟我们画饼,裁了兵,你们又要说修黄河,修了黄河你们又要修宫室,反正中枢总有自己的理由。

今儿必须说个准数,什么时候给钱?

富弼拍胡子瞪眼一通脏口,老夫堂堂国公、太师、政事堂第一宰相,你们他妈的拿我当欠债的员外了是么?

爱咋咋地,你们不干,王安石那有都是嗷嗷叫想当官的。

老头气鼓鼓的回到政事堂,下令吏部进行考绩,立即,马上!

治不了西夏、辽国,我还治不了你们?

中枢跟基层的对抗,很快传到民间,开封的八卦一日三变,最终的结果还是个向—朝廷要加税。

人心惶惶,市井箫条,物价莫明其妙的飞涨。

终于,流言四起。

“听说了么,朝廷要完蛋啦,之前借钱就是过不下去了,这回连当官的都没钱了,往后肯定要加税!”

“加税,这不扯乎?俺们日子也不好过呀,一个铜子儿当三个花,精米已经四十文一斗了。”

“四十文,老黄历了,上午又涨了两次,现在七十文了!”

渐渐地,有一个流从众多消息中脱颖而出。

大宋朝出了妖精了,违命侯李后主投胎转世,要乱我大宋,败坏赵家天下。

当初抢了人家的国祚,搬空了人家的财宝,强夺了人家的爱妻,又毒杀了人家本人。现在,李后主回来报复了。

你说谁是李后主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